Search

【到底要不要? partII】

晚餐時,小魚妹妹津津有味得啃著貝果,一向最喜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到底要不要? partII】

晚餐時,小魚妹妹津津有味得啃著貝果,一向最喜歡啃掉麵包外皮之後就不吃的她,這次如同以往又邊遞給我邊說“不要”。

而又如同以往解讀的我,接過那被啃光外皮的最後一口貝果,下意識的就往嘴裡塞…………

登愣!
立馬得到爆哭小支人一枚~😭😭😭
委屈得就像八點檔連續劇女演員,眼淚說掉就掉啊!!😱😱😱😱

心中雖然OOXX的想:啊……不是說不要了~🙄🙄
但沒有剩餘貝果,只好以身相許來個抱緊處理了~

沒錯,這種熟悉不過的場景,是否最近也很常在你們家發生呢?

語言表達遠不及小腦袋瓜想的,這“不要”兩個字,包含的意思可有好幾百種。

1號不要!👉我要自己做。

2號不要!👉我現在不要吃,待會再吃。

3號不要!👉這是我先拿的!哥哥不要碰!

4號不要!👉不要爸爸拿,我要媽媽拿!

5號不要!👉不要先吃蛋,我要先吃飯!

6號不要!👉我要用杯子喝,不要吸管!

7號不要!👉不要這個,我要另一個!

8號不要!👉就是不要!

(以下無限可能……😓)

有時,我們依照先前經驗,以為是真的不要,等到吃掉了,卻發現是待會還要;或是,以為是自己想做的不要,結果要他自己做,還是哭著不要,其實是要另一個人服侍。😩

甚至在這要?不要?的一來一往中,我們和孩子都容易被情緒腦掌控,一個大哭一個生氣,最後孩子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了,開始呈現要……又不要……又要……又不要,甚至連抱緊處理也淪為這循環之中…………(遙想小魚哥哥當年極致時期的模樣……😖😖😖)。

反思當年自己的做法,告訴自己努力在小魚妹妹這段時間,掌控好自己的情緒、避免硬碰硬,適度給自己和孩子彈性、試著多去觀察前因,紀錄後果、孩子哭哭討抱時就立刻抱緊處理,避免後續出現矛盾情緒。

孩子情緒背後有著無限多種可能,他們無法自己理解與處理,他們需要我們,需要我們的觀察、彈性、包容與引導,需要我們的陪伴和等待。

努力繼續學習當翻譯機~🤣

#每日上演超級猜一猜
#先擁抱再講理
#寶寶翻譯機訓練中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兒童發展、居家遊戲、育兒心情雜記
View all posts